胡凯专访·记者手记

青檬网络电台2008年度盛典·“眼镜飞人”胡凯专访  /  记者 徐颖

胡凯是被采访者里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健谈,自然,平易近人,以至于到采访结束我顿感莫大的遗憾——该更放松些,把它当做一次聊天,而不是老套路的采访。

我记得很清楚,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于体育特长生的,这个在不少人眼里略微看轻的身份,而整个访谈中胡凯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和精神气度足以把这些偏见回击得彻彻底底。

被问到和清华的感情时,他的眼里充满着一种学子对于母校的深深眷恋;被问到和体育结缘至今的感受时,他微微一笑,轻松的口吻让人想不到训练的苦,而 是投身于一个职业的享受和热爱;被问到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时,他虽一再强调人人都爱自己的国家,他只是有了机会展现,可神情里充满着的那种昂扬的民族气节 早就刻画了一个热血男儿样的胡凯。他说话的时候很专心,很投入,以至瞬间会被他整个人吸引而漏听他所说的话,旁观者若是不在意,一定不会把他和那个拥有那 么多荣誉和国家责任的百米飞人联系起来,一定只是觉得,这个瘦瘦的书生,倒是真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倒是真有一股子青年人的朝气。

“胡凯也是八零后”,自言自语这句话很多遍,像是拿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去反驳那许多的评论者:看,我们八零后的精英!回想自己刚刚有了“八零后”意 识的年头,正值青春小说开始风靡的时候,八零后写手如雨后春笋般一片片地出现,文风不严肃,用词古怪,思想深度不够等等的批评不绝于耳,自己也曾“鄙视” 过这样的文字,紧紧拿着经典读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要把自己从八零后的框架里拔出来,要告诉别人自己是多么的“非八零后”。后来才认识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 的个性,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姿态,就像七十年代生人之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立场。纵使发型再怪异强调再不顺眼,对待事情的看法和长辈 有再多的不相合,关键时刻的我们还是那一个个拥有者中华血统、充满着民族自尊的中国人。

零八年时八零后遭到的诟病达到了极致,在人们还没有回过神喘口气的时候,一场场的灾难降临在我们的土地上,瞬时间一切的声音都消失了,一切的争论都 停止了,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想法:拯救我们的同胞。所有人都带上了一样的信念,所有人都把国旗的颜色染在心里,待我们如今回头再看,你瞧,那么多那么多的奋 战在救灾一线的人,都叫八零后。

就像胡凯说的那样,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国家,只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我想,八零后的特别也许是因为开放后的时代烙印比较强,可是那些最基本的品 质和代代相传的行为准则依旧在八零后的心中不会倒塌。我们哈韩哈日但是我们没有忘记历史的耻辱,我们穿阿迪达斯脚蹬耐克但是我们依旧高调支持国货,我们周 游世界买法国的香水美国的汉堡,但是我们面对不公平的商业环境毅然选择了抗议。我们很难让人懂,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

略微算了一下,年底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八零后沾边,活动的主题策划也不免考虑到这个,如果要评选零八年的关键词的话,“八零后”应该榜上有名。每一个 焦点热点都能引发一阵大讨论或是一个大思考,八零后经过了零八年的考验,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下一次再经受舆论的拷问时,我们会从容地拥有我们自己 的姿态。

寂地专访·记者手记

青檬网络电台《9909会客室》·寂地专访  /  记者&编辑  徐颖

之前我并不熟知这个女孩儿,她的名字是一个朋友在聊天中提到的,听说她的绘本有治愈人心的力量。忘记是怎样联系到她怎样和她说话,只记得,她的话语结束时,总会有笑脸模样的图案符号——寂地的笑容是看不见的情况下仍然能感受到的温暖。

我开玩笑说,和莎莎一起合作访谈的都是才女,像田原、像寂地,并且都是那样无法轻易形容的梦幻一样的女子。也不能说自己太过于执拗的总用官方的话语和嘉宾文字交流,毕竟要显得正式一些庄重一些,但寂地的亲切倒是让我紧绷的心弦略有放松。原先也以为寂地是一个偏静的人,也许不太健谈,因为在她的图画里,淡淡的忧伤和暖暖的文字总是占据了大半的记忆形象,而访谈那天在大厦底楼接她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又一次臆断了人的性格——她笑眯眯地从车上下来,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包,就像美院外出写生的学生。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天的天真不错耶。”

她的脸上没有失去亲人后一蹶不振的痛苦;没有获得名誉后情不自禁的沾沾自喜;更没有把自己当做重磅嘉宾特级名人的自以为是。她会猛的一拍脑袋说早晨忘了喝咖啡能不能麻烦要一袋速溶咖啡;会一卸下大包包就立刻搬出电脑说你们看我去布拉格拍到了这样一只可爱的猫;会在进入直播间后好奇地看看身边的一切,在录音期间不时推推耳机调整调整坐姿、在录播的试音时候对着话筒说“我是四川人所以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请大家原谅”……

在录音时导播间里来了一位寂地的画迷,她告诉我:“寂地和我想的不一样,她真可爱。”我记得自己在写王自新访谈手记时也用“可爱”二字形容了王先生,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个词,来形容寂地吧!周敦颐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可爱作“值得爱”解。我时常会为自己用这个词解释很久,说“可爱”是“值得爱”的意思,同时也可作“最可爱的人”那样的解读。寂地这样的人,就该是可爱来形容的。在她的身上你不仅能看到一个绘本作者、一个小说作者的独有情调,更能看到艺术在她身上所涵养出的一种精神和品性。寂地说,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永远不要怜悯自己,那是卑鄙小人的行为。在做提纲的时候我特意强调了一点,就是我们要挖掘一个有意思的寂地形象,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孩儿形象。一般人其实看不出来,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已经经历了这样多的风雨和历练,她没有把生活的苦痛看得太重,而是将它们用自己的画笔揉碎成了向日葵,她的日子因此充满阳光,同时温暖了他人。

寂地的《MY WAY》系列的2、3、4册名字叫做:时间海洋、蓝色饼干、春暖花开。寂地说很多人看了这个以后认为她不会画眼睛鼻子和嘴巴,所以她一定要在画第五册的同时画一些别的来证明自己是会画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听到这话时,导播间的我们都不自禁地笑起来——也许正是这样内心光明的女孩儿的笔下才能有那么广阔的时间海洋,有那样美丽的花开时节。

寂地用蓝色的画笔为我收藏的《MY WAY》画了扉页,捧在手心反复看,那就好像是她赠送的蓝色饼干,可以治愈我的心一般。

(完)

王自新专访·记者手记

青檬网络电台《9909会客室》·王自新专访  /  主持人&编辑  徐颖

在三月五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采访一个环保界的活雷锋,是不是该感叹机缘的巧合呢?对访谈的准备虽说相当充分,但是在真正见到这个不平凡的平凡人时,却被他身上浓浓的质朴气息所震撼。

按照礼节惯例,我提前和王先生约好1点在大厦门口接他,而当我到达的时候,收到他的短信:没关系,我直接到九层。此时旋转门里走出一个略微胖胖的中年人,直觉告诉我他就是今天的嘉宾。在前往直播间的路上,王先生告诉我,上午刚从一个志愿者活动归来,又到了活跃在志愿者活动媒体前线的**,就像回家一样。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是令我印象最深之处——王先生是个很可爱的人,对,就是这个词对味儿。

访谈前同事开玩笑说,今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另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谈话,而我的感觉是——我的坚持远比不上王先生的执着。在我看来,他是执着到有些执拗的人,但却不是偏执的那一种。重新听采访录音的时候,我深感自己遗漏了太多,没有完完全全展现尽他的精神。

我记得几个月前自己还是坚决不妥协地走着自己的路,而最近也渐渐磨圆了棱角接受眼前的现实,凡事求个安稳求个太平。以至于在看到王先生谈到梦想时竟然有了力不从心搭不上话的感觉,可是他字字句句说的都是我的心里话,我又怎会这般讷于言了呢?四十岁的他,就像是个十四岁的初出茅庐的少年,拥有一身的活力;又确确实实积淀了一个不惑之年该有的沉稳和深邃,拥有满满的思想。我几次想在节目中为他的团队作更多的宣传,但是一不留神就被他的讲述带走了心思,全然忘记这是一个工作任务。

他的企业不挣钱,也很少拉到赞助,家里的经济来源只是妻子的一千多元工资和父母的养老金,孩子要升中学他开始为可能有的择校费忧虑,他不想借助商业的炒作抛头露面,他一个人骑三轮车一个点一个点收电池,他原来是个百万富翁现在却入不敷出,他不想靠浮夸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些事,他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看到废电池污染根治的那一天……

如果我说我写到这里,眼眶已经湿润,你信么?也许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理解和体会理想主义者的心思,采访结束,我的心反而更加沉重。

目前帮助他进展的多是一些公益机构和志愿者团队,没有正式的zhengfu部门保障他的利益,也没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投资和赞助这样一项没有多少经济利润的工程。谈话中,我得知,重视并赞助过他的企业是日本三洋公司——一家外国公司,一家来自特别重视环保的国家日本的公司。

我没有勇气和王先生谈更多的这条道路上的曲折和艰难,怕自己说过了火显露了年少轻狂,也不敢抱怨一些什么,哪怕是小小的一句:为什么上面不来管管?

做媒体的是传声筒,能铸就希望,但是往往我们都不能如愿地做这样一支传声筒,因为我们的棱角已经不如昨天尖锐,就算仍然保持着这份犀利并进行到底,我们终究还是躲不过那把叫做“上头”的刀。

我们时刻面临着头破血流,但是我希望并祝福我们能保护好自己勇敢地走下去,不管我们的梦想是大是小,我们都已经在路上,不管我们成不成功,我们终能无愧于心。

与尔共勉。

(完)

王璁专访·记者手记

青檬网络电台2008年度盛典·街头篮球领军人物王璁专访   /  记者 徐颖

和胡凯相比,王璁更孩子气一些。他毫不拘谨地吃着爆米花和我们聊天,采访准备时不停地对着摄像机整理着头发,给人感觉像邻家大男孩儿,又像学校里很 耀眼的一个潮流范儿。穿着大大的卫衣和肥肥的嘻哈裤子,一身标准街球打扮的他,阳光且自信。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紧不慢地,并不见许多运动员所拥有的暴躁脾 气,偶尔他很极力地想表达时,那一定是说到他最爱的篮球。

王璁是个用脑子打球的人,篮球之于他,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一个爱好,更是一个梦想一个事业。我原先 以为,像他这样高大帅气的篮球小伙子一定是冲着人气和观众的尖叫而打球的,事实是我轻言了,王璁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不能因为觉得街球很炫、很 有人气,就去追求它,一定要去爱这项运动,这个千万不要走错,街球它还是一项运动,还是需要力争上游的这种精神。听王璁说他对体育对篮球的理解,会让我联 想到几天前胡凯说田径对于他的意义,归根结底就是一点,他们都是带着真正的热忱去从事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并且有着坚持下去的信念。

准备采访提纲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就是想问一下被访者,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是不是快乐的。这也是我一直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 会很沮丧——既然痛苦很多,又为什么要执拗地不放弃。听到胡凯和王璁的坚定的“快乐”两字时,就像孤单旅途中遇到同行者一般欣喜若狂。若是此处要扯到八零 后身上,那一定是因为许多人都发现八零后很爱谈梦想,比前几辈的人都更多地说起这个词语。我们不再简单地如父母那代人一样愿想吃饱穿暖有稳定的家庭生活, 更多地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梦想的实现,小时候大人们问我们长大了想要做什么,我们说要做科学家医生老师国家主席参赞大使……后来我们回答说梦想是有一个 自己的小屋子窗子打开能有阳光照进来……有人说人越大活得越简单,与其说这是对最初梦想的渐渐放弃,不如说是追求的过程美丽得让人不去在乎结果如何。我们 八零后是举着右手握着拳头,誓言说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一代,当年写不来作文却会说“时刻准备着”的我们如今已经逐渐扛起了时代的大旗,第一代独生子女有 的也已为人父母,更多的从大学走入社会走向祖国的建设岗位,以前马路上爸爸一样年纪的警察叔叔都成了隔壁邻居家男孩样的警察哥哥,以前商店里盘着头发穿着 工作服的售货员阿姨已经成了年轻时尚的美女姐姐——不管我们的梦想是大是小,我们都已经在路上。

“有梦想的人才能成功”,伴着这样的教导我们走过了很多年,面对着日渐浮躁的社会和越发功利的心态,我们彷徨过疑虑过挣扎过泄气过,最后我们妥协或 者隐忍地继续走下去。很多人说八零后不踏实,总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我想,这应该是让我们反省并且改进的。有梦想说了不算数,要做了才是真英雄。就像王璁 那样,用华丽的姿态烙上八零后蓬勃向上的印记,紧随时代又不失传统好品质。

愿灾难、痛苦、不和谐止于零八年,愿和平、生机、八零后的成长始于零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