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斯·华顿的房子

编译自2012年5月23日《New Yorker》

小说家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是个对房子很有见解的人。她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和设计师欧登·柯德曼(Ogden Codman, Jr.)一起写的《房屋装饰》(The Decoration of Houses)。柯德曼坚持认为“房屋装修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两人都反对“粉饰粗俗”的装修风格。华顿以自己的名义在伯克夏郡的莱尼克斯镇建造了一座风格别致的庄园,这座蒙特山庄后来被看作是伊迪丝文学成功的标志以及作为一个独立女人的象征。她曾在给情人的信中写道,“果然,我更适合当个景观设计师而不是小说家,这里的每一处都是我的作品,远远超越我的《欢乐之家》……”

伊迪斯出身纽约豪门,是一位描述美国社会风俗、尤其是上流社会的杰出作家。她的作品非常畅销,四十三岁写就的成名作《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第一月就卖出三万本,一年卖掉了十四万本,这些骄人成绩让她在法国巴黎拥有两套豪宅,成为巴黎文学圈内著名的好客女主人。她常在作品中特意安排一些讽刺当时上流社会的生活拜金、粗俗习气的角色,并且喜欢通过描写房屋样貌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在《欢乐之家》的第一章,华顿描写了律师劳伦斯·塞尔顿(Lawrence Selden)的单身公寓,公寓里有“破旧的皮革椅”,“褪了色的土耳其地毯”和阴暗的阳台,看起来像个私人的绿洲。在最后,又描写了未婚女子莉莉·巴特(Lily Bart)的家,“除了能显示她一丝不苟的整洁习惯外找不出任何其他的个性的地方”。他们的屋子和当时纽约社会的众多单身男女青年有很大的不同——房屋坐落的地点、房屋的建筑风格和房屋装饰,这三者构成了一种只有华顿才能读懂并运用自如的语言。

不过,《乡土风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才是她的在建筑方面的巨作。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美国中西部城市的姑娘恩黛(Undine Spragg)一步步跻身上流社会的故事——她的人生梦想就是进入上流社会。恩黛的情人希望她是浪漫的人,而没想到恩黛是个彻彻底底的庸俗“女商人”——“房子”是串联起恩黛从底层攀上上层社会的线索,而这些房子无一例外不是她通过战略形式的婚姻所得到的。她每换一任丈夫,同时换城市、换房子、换建筑风格——从褐色沙石筑成的房子搬进了豪宅。这些都是恩黛一次又一次错误婚姻的导火线——她认为大房子等于金钱也等于自由。

《乡土风俗》的第一句话是这么写的:“在这俗气的画室里、红木制成并漆得光亮的护墙板上方,悬挂着鲑鱼色的粉红缎子,还有玛丽•安托瓦内特及朗巴勒王子的椭圆形肖像装饰。在华丽的地毯中央,一个镀金的桌子上的镀金的篮子里,有个墨西哥玛瑙石做成的、有着粉色蝴蝶结的手掌造型的饰品。要不是边上有本《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我真的没发现这间屋子有可以表明是给人住的迹象……” 就像华顿的山庄设计和她的性格有些类似一样,其小说同样也脱不了真实生活的投射。“丈夫和父亲在股市中失去财富”这个场景和华顿遭遇相像,但华顿表现得不如恩黛那么在乎。

余下的情节描述恩黛在这些由锦缎装饰而成的、监狱一般的房子里颠簸的生活,她不知道为什么这是错误的,全因为她对“什么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感到很绝望。去看演出是坐在包厢还是坐在正厅前排?写信是用高档的信笺还是普通的?是买新的珠宝还是戴旧的蓝宝石?当她第一次见她未来的姻亲家庭时,没有能理解表象背后的真实情况,这造成了她的悲剧。

书的最后一章讲到恩黛的最后一段婚姻,她看起来什么都有了——房子和金钱、稀有品、现代化的生活。她把房子装饰得跟她的裙子一样多彩,用真丝和天鹅绒的材料、加上有艺术感的镜子和戴面纱的台灯;她的梳妆室大得跟画室一样,还像模像样地挂了一些画。卧室褐色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个穿灰色天鹅绒的男孩,他的手搭在一条大狗的头上,看起来很有贵气很迷人,但看上去他也很失落与孤单——因为他可能某天回家后会找不到过去的痕迹,因为他的母亲会把它们粉饰一新。

你心中也有一束日光吗?

是一本带有美好标题、却谈论一个深沉的主题的书。早在2007年就买下了它,却在五年后的某一天,整理书架时才发现还没有读它。封面上那行“毕马威前首席执行官生命最后时光的感人记录”让人略微可以得知其内容,但放在五年前,我不会懂得毕马威的含义,不会理解执行官的含义,到如今,我有许多的同学进入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我才明白毕马威、安永、普华、德勤是哪一类性质的公司,首席执行官意味着什么样的责任。也时不时在新闻中听到诸如“又一名年轻的‘四大’员工因为癌症去世”的消息。于是此刻我来读这本书,似乎预先了解了很多、知道了很多。 

书中记录了主人公尤金在生命最后三个月的思想过程,回顾他一生的足迹与感动。当一个人能预知自己生命的终点,不再用那种明日复明日的心态来生活,要为剩下的日子安排有意义的事,尤金在书中说他是“幸运的”,因为如果他没有提前100天预知自己的死期,他还是会继续忙碌于准备商务旅行、开拓新业务、规划公司的未来。而这个“预知”让他决心重新制定计划来度过这三个月。

尤金说他有着非常好的快速调整人生航向的能力,源于在十四岁那年,母亲对一直深爱棒球的他劝导道:“你很有热情,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棒球运动员,但是你并没有成为棒球明星的天赋。”母亲希望他能保持住这样的热情,但同时走上发挥自我才华的应有之路。那以后尤金依然是棒球迷,但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发展道路,从而取得了成功。“不管自己高兴不高兴,这就是事实,我必须要坦然面对。……如果不慎驶入了错误的航道,我会马上改变航向驶向新航道,而不会有任何负疚感。我不会噙着眼泪回望来时的路,也不会带着忧郁彷徨走上新的征程。在我看来,明明已经不合时宜的事却偏要勉强,或者把明明是对但却难以承受的事强说为错,这些做法都是无益的。人们越是能够尽快地把我显示,效果就会越好。”带着这样的信念,尤金在接到“死亡判决书”之后,决心要迅速调整自己来应对新的波澜——从工作抽出身,认真领悟生命的真谛。书中讲到了尤金在得知病情后所写下的即将要做的事:

一直提倡要有不到目标不放松的韧性:确定目标、追逐目标、实现目标。
不停看手表和严格管理时间是我从前的习惯,现在必须要改变。
最后要做的事:稳妥地解决所有法律和遗产问题;结束一段段人际关系;追求简单;活在当下;去营造、也去迎接美妙的时刻和完美的时刻;开始向新生过渡;为葬礼做准备。
或许人真的要到了那个时候,才能明白要珍惜的到底是什么。匆匆忙忙地赶了一辈子路,却只执着于某一处的风景,而错过了真正的壮阔瑰丽的大好河山。在书里很多处出现了尤金对自己人生的审视与自白,在此摘录几句:

  • 一旦想通了这一点,我就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新的世界。我无力掌控时间,我也只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周围的世界。我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精力,怎样来分配精力,以及怎样用这些精力来应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 不幸的是,在商业世界里,衡量承诺的标准简化成了时间。通常而言,你是否对工作足够投入,就要看你愿意工作多少小时,就要看你要牺牲多少与家人共度的时光,要看你能够离开家为了某个客户漂泊在外地。承诺就变成了可信度,变成了要向世人证明你坚守着岗位,并承诺还会坚守下去。如果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那么你就证明了你的投入。如果你不愿意付出这么多的时间,那么你的投入程度就受到了怀疑。时间变成了惟一的衡量指标。
  • 我感到如果自己能够学会活在当下,学会体悟周围世界的美妙,那么我就会给自己赢得很多时光。而在我健康的岁月里,从来都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时光。
  • 他们难以停下脚步,尤其是他们为当前的成功感到自豪的话,他们就更难回头了,因为他们一旦停下脚步,就感觉自己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感觉自己重要并不代表你真的重要。
  • 不过,我要感谢这些挫折,因为它们让我再次明白,度过完美时刻的关键法则就在于:接受现实。完美时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品尝生活的各种滋味。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接受现实。
  • 在这样完美的一天,我的脚步渐渐放缓,最后步速趋近为零。不过尽管我移动的步伐如此缓慢,可是我依旧在追寻着阳光,追寻着太阳沉入地平线之前的最后的几缕霞光。日落西山,余辉散尽,世间的影子也随之消失。不过现在还有些许微弱的光亮,但已经不见影子的踪迹。迟暮过后,夜就会主宰世界。球场上只有你的身影,独自挥杆,跟努力地追寻着球的踪影。微弱的光线在我面前蜿蜒,此情此景更像是一幅画卷……

从这本生命遗著里,我从尤金身上学到的人生态度有以下几项:保持清醒,保持决断力,保持目标,保持宽容,活在当下,安于静谧,找到你的灵魂伴侣。并且,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最终会让你感到后悔,要珍惜眼前事,尽力把事情做好,只要你努力,这些就都在掌握之中。

不过,我也收获了另一个态度:在追逐梦想和满足自身欲望的道路上,我们一刻不停地在奔跑,跑得顾不上沿途的风景,跑得即使摔倒也要硬撑着继续——但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在追逐之外,有很多美好值得我们留意。切莫等到人生尽头,才想起要和家人共进晚餐。

如果你身边有迷茫度日的年轻人,或者是在四大工作的朋友,这本书都可以作为最好的礼物,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一个引航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