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时尚的“前卫力”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618    /   特约记者 徐颖

当地时间64日,2012年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大奖 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CFDA)颁奖礼在纽约举行。有着时尚界的奥斯卡之称的该奖项已 经进行到了第50个年头,走上CFDA红毯的嘉宾无疑是被公认的潮流楷模。

本届年度女装、男装设计师大奖分别授予奥森姐妹 Olsen Twins)和比利·里德(Billy Reid);终身成就奖授予美国老牌设计师汤米·希尔费格(Tommy Hilfiger), 并由《Vogue》杂志美国版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亲自颁发奖杯;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Rei Kawakubo)被授予国际时 尚设计师大奖,但因她正忙于自己的品牌在巴黎举行的男装秀而无法到场领奖。

不过,川久保玲的缺席并没有让人们忘记她的执着与前卫 ——她的独立与自我镌刻在她每一件作品上。她将日本典雅、沉静的传统气质、立体几何的设计模式、不对称重叠式的创新剪裁、利落的线条与沉郁的色调结合在一 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这也许是未经科班训练所造就的天然个性: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年轻人追捧她设计的爱心图案,黑白两色的T恤永远是 夏日里最潮、最范儿的选择。川久保玲对黑色的偏爱深入骨髓,她习惯穿一身黑、留不对称的黑色齐肩短发。她说:黑色是舒服的、力量的、富于表情的。 而,也正因其对黑色极端喜爱,以及服装设计上的随意感,使不少人对这位前卫的日本设计师有些意见。

但我相信她的执着是靠谱的,在她 的作品里,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她像个不知疲倦的时装科学家,不断地把中西风格糅合在一起,调试出不一样的味道。从1973年建立公司起,她就一直在 为自己的服装实验而奋斗,永远创造着比流行时装超前得多的概念服装。她的意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堪称前卫的美国,所以才会在20年后大放异彩,让更年轻的 一代时装设计师们崇拜、向往、奉为信仰。

在时装业与商业热情联姻的时代,川久保玲仍保持着她反时尚的时尚,让我们发现了遮盖在 高级时装流行氛围外的氧气。在看似褴褛的布片背后,蕴藏着一种对自己的再认识。她说:我不喜欢现在的时尚界,太多人只想要便宜、快速、时尚的服装,每个 人的穿着都日趋一致,这会大大打击设计师的设计欲望。时尚界绝对不能缺少创造性,设计出能让人们引起共鸣的服装,这才是时尚。

这次,川久保玲作为日本设计师获得CFDA国际时尚设计师大奖,导演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代她领奖时幽默地说:我们都知道川久保玲的衣服有多棒,但看不懂的人只会觉得穿这些衣服的我们看起来像犀利哥……”

如今,时装业——包括CFDA也向着商业化的方向前进,许多公司开始陆陆续续与之合作,时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在这个人们喜欢将消费品变为时尚的年代,川久保玲所坚持的反时尚,不得不说是一股坚韧的、富有创意的前卫力。

我评2012上海高考作文题

我曾极端狂妄地说过一句话:没有我解不出的作文题。但是看到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我真的有中箭的感觉……昨天工作间隙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问我这个题目审出了什么?我匆匆看了一遍题目继续做别的事去了,脑子里思索着该怎么分析。第一反应是联想到拥有的都不珍惜之类的角度,这些常落俗套的主题永远都是保守型考生的首选——稳妥、不出意外。但我还有个强烈的感觉是:这题目是从哪里翻译过来的么?为什么陈述的句子里少了好多成分……

人的心里会闪过微光,但往往舍弃,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看到自己舍去的微光。

如果卷子上的题目真的就是这么表述的,我想说考试院老师真的太文艺了。也难怪,材料太多容易限制思路,材料少一点便于多角度发挥——但这次这个也太短了,没把话说清楚就结束了。

回到题目,首先进行关键词定位:微光。什么是微光?什么是人心里的微光?为什么舍弃微光?什么是天才作品里的微光?为什么人们舍去的微光到了天才的作品里?天才怎么得到微光的?这几个问题搞明白了审题也就有眉目了。可供使用的思路有以下几种:

1、基本层面: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到失去了才感到遗憾。这个所拥有的可以是一个好点子、一个恍然大悟、一份厚重的亲情、友情、爱情(写进高考作文请慎重)、一个让自己错失的机会,等等。

2、社会层面:天才未必是那些科学家、艺术家,也可以推而广之地定义为:懂得发现与利用微光的人。前阵子有张照片是一个马路清洁工带着自己的孙女在路边休憩、玩耍,脸上有着幸福的笑容,这张照片撼动了很多人,让很多人懂得平凡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含义。当我们因为追逐利益满足欲求而变得势利、浮躁的时候,很多珍贵的微光从心底流逝,我们不用辛苦地早出晚归清扫马路,但我们却不懂如何与家人沟通,如何珍惜感情。

3、自我实现的层面:这一层我每次一提,就被炮轰说帽子太大,但我还是那句话:就是有1%的天生作家型考生可以驾驭这个层面,就是有这部分考生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关心国家大事,懂得审视现实。全人类的关怀、人文关怀永远都是高考作文的万金油,但要是抹得不好容易变得很浮夸。在这个题目下,可以从艺术人文的角度来写,如果考生积累过一些这方面的素材那是最好的。众所周知,艺术与慈善联系很紧密,我们从画家的画里看到地球的某个角落有人食不果腹;我们从作曲家的音符里,听到当下仍有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孩子的嚎啕。我们对现状不满,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如别人的,而我们所舍去的正是另一部分人求之不得的。如何心怀感恩、保持平常心生活,是自我历练的旅程里永恒的主题。

昨天我写了一篇日志,写完后思考作文题,发现这篇日志可算是全文没有一处点题但又紧紧扣题的上海卷作文。不过用在卷子上还是得不了高分的,从结构和层次上都不适合作为考场作文,或许我可以再出一篇,叫做:如何把文章改成考场作文。这是后话了。

09年起我坚持每年都对高考作文作一分析,去年也因这些分析而有幸被赏识,到辅导机构兼职教学中高考语文。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欣喜也有无奈——多希望我们的语文教育在实际中更多地与人文关怀挂钩,语文,本就可以分担道德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如果能加入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就更好,这比让学生机械背书要好得多。这又是后话了。

如果你感兴趣我前几年的分析,可以点击相关文章里的对应篇目。今年的中考作文分析届时也会在这里发布。

(完)

 

也谈「念名校而不得」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回想当年,颇多感慨。那时候以为这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最难的事最苦的事最累的事最壮烈的事,也有着莫大的勇气去战胜它,用健康换成绩,熬夜到凌晨四点结果还精神抖擞去上课,觉得年轻真是太好了;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和喜欢的人发短信热络来热络去,或者看看课外书装装小资情调,那真是不可复制的时光——不用担心被谁批评,不用担心没有饭吃没有钱花,不用担心自己的狂妄会和残酷的现实碰撞得头破血流,还满怀希望地感到过了高考这个坎,人生就光明了就解脱了就自由了。

从小学起一路考入重点学校,一直带着的名校光环让小小的心灵充满了自豪的情绪。高考前以人文学科特长进入复旦自主招生的复试,而信心却在八个人文院教授的拷问下被打击得碎落一地。伤心的泪水解释不了很多事,解释不了为什么自己一意孤行转意报考了北京的学校,解释不了最终的名校情结怎么会就此成为一种心病。还以为自己很有能耐,以为爱可以很坚强,以为时间和距离都是浮云。踏上离家的旅程,人生轨迹就这样静悄悄地转变。不止一次地试想如果当初安心待在上海,凭着超过录取线四十分的成绩进入复旦,是否一切会变得顺利一些,是否美美的最初的悸动会成为一生的陪伴——而这些都成了试想而已。

前几天,看到豆瓣的一篇文章念名校而不得综合症》,颇有共鸣。八年前为了复旦而开始的努力,到今天竟可以成为一段如此长的故事。当初许下的诺言和心愿,师长们的期待和信任,在旁人记忆里或许早就消逝,而于我,它仍然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心结。没想到离开家乡就读、选择商科,最终考研时会成为最恐怖的三跨考生,想要回到起点变得如此困难。考研失败的那刻没有任何情绪,静静地把消息告诉高中最爱的老师,一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论选择怎样的生活我都支持你。瞬间打开泪腺的塞子,那一刻才深深感到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有多痛。后悔高考时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后悔不懂事的决定给那么多人带来了麻烦却不自知。

想要行走的路,一直曲曲折折没法到达,但是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有隐形翅牓。在北京的日子所付出的那些努力,收获的那些经历,是我目前人生里最最珍贵的回忆——在电台工作的时光、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前进的时光、在话筒后看着夜幕降临、在导播间安静地聆听,想象着声音通过信号传送到很远的地方,是否会有同样孤独或者欢乐的心灵,与我一起分享今夜的故事。外出采访,穿梭在北京的地下与地上,和优秀的人物交谈,触摸不一样的人生,至今想来像是一场梦——如果梦不醒,该多好。

虽然就读的学校也相当有名气,也算是数一数二的财经类高校,然而这几年间还是因为没有读成心目中的名校而郁郁寡欢。在上海的同学们按着既定的路线,读上海的顶级名校、然后出国深造、成为海归,而我却独自走着一条特别的路,可这是当初是自己选择的,就算跪着也要走完。想家的时候哪怕乘12小时的硬座,也要买最早的火车票回家待几天,想念上海的一切,就算是遍地买得到的零食,也要揣几袋回学校。毕业了,回家了,上班了,上海的朋友出国了,北京的朋友在北京发展了,那阵子的孤独与寂寞,真是夹杂着许许多多的无奈与伤感。无法接受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转变,无法习惯每天没有大块时间静下心看书,就好像知识就此断层无法衔接,羡慕那些继续深造的同学,羡慕在名校继续风光的同学。最近流行一句话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谈人生,回想起来通过那一年我真的够有资格。终于能理解古诗词里说的壮志未酬到底是什么含义——当我也终于郁郁不得志的时候。纠结于自己的学习履历里没有复旦大学这四个字,纠结于自己八年前的承诺没有兑现的时日。

最近和一些很多很多年未见的同学联系到、参加了一些初高中的聚会,惊奇地发现那些在名校就读的同学无一不带有一种高人一等的骄傲,可是他们的谈话内容却无一不有关学校社团、学生会、人际关系、学业情况、恋爱情况、或者就是说说人人网上的事,对生活有很多抱怨,少有人谈及一些人生层面、个人发展的问题。原以为名校能赋予他们更多的气质与涵养,事实却不是如此。原先清高的依旧清高、原先自恋的依旧自恋、原先碌碌无为的依旧碌碌无为,停留在学校社团的层面,以为这就是社会。回想起自己曾经中小学就读名校的感觉,何尝不是如此。然而最终还是在与现实触碰的时候摔得遍体鳞伤——这时候我突然非常欣慰,对自己早一步因没有读成名校而看清现实感到一丝庆幸。也许这就是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的原因吧,或者说——在学校是浪费时间。

最近的生活变得多彩起来,过去三年的苦闷与抑郁,渐渐有拨云见日的盼头。觉得自己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珍惜,永远羡慕别人的,静下心来想想:原来梦想正实现,只我一人未发觉。感谢在过去的日子里来到过的酸甜苦辣悲喜交加,感谢让我伤到痛到的现实,这些在当时看来莫大的苦难,都是回望时莫大的财富;感谢一直陪伴支持爱护我的家人,这世间没有什么比你们更重要;感谢学生时代的好导师好朋友,感谢工作上认识的诸多好同事,感谢你们包容我的无知与狂妄,与我分享成长的喜悦;感谢今年认识的很多网络上与生活里的新朋友,你们个个都是我人生里的贵人;感谢曾经彼此深爱过却没有走到一起的人,因为你们,我才成为了更好的人。

本来今天打算发的文章是对上海高考作文的分析,却因题目迟迟不出来先发了这么多感慨——其实我本就是如此感性的人。

(完)

用好你的暗时间

这是一周一本书系列的第6篇。

最初是在豆瓣九点看到刘未鹏的文章,然后知道他有本书叫《暗时间》,一开始以为是本物理学方面或者文艺类的书,直到看了以后才发现是一本Geek随笔,大量的篇幅讲到了学习方法和自我提升的方法,对于在校生非常有益,对于已经离校开始混社会的人更是非常有益。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暗时间、第二篇思维改变生活、第三篇跟波利亚学解题,第三篇内容很专业,数学性很强,所以这篇文章就不赘述,而是着重推荐一下适合大部分人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钻研一下第三篇,特别是程序员朋友们。

每个人都可以有暗时间

有时候看书,很多人——包括我,只能说是书,用英文解释一下就是:look较多,read较少。之所以read才是读书的准确描述是因为读懂一本书的最重要环节是去思考与消化,有些书看起来常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有多深,表面上花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英语中的reason,而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是极其重要的暗时间,那具体来看,哪些时间是暗时间呢?走路、排队等车、挤地铁、吃饭、睡前等等,这些都可以用来进行思考与消化你所读的东西,这些就是可以供你日积月累的暗时间,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发现这部分时间给你带来的收益有多大了。

这样的一种时间铸就了一类人:你与他/她同龄,甚至你比他/她年长,但是他/她却显得很全能,怎么会有人文章写那么好还是数学奥赛金牌得主呢?怎么会有人代码写那么好画画还那么在行呢?怎么会有人足球踢那么好针线活还做特棒呢?怎么会有人每天搞科研钢琴也弹得那么好呢?怎么会有人……怎么会有人懂那么多呢?!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道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

所以培养一个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赶紧去发现你的暗时间,并好好利用它。古人说的三上,也可以放在现代社会来运用。准备一些单词卡,等车的时候拿出来瞅两眼,或者准备一个口袋型的小本子,随身带着,把灵感及时记录下来。

刘未鹏在此章提出的几条原则非常受用,在此摘录如下:

  1. 高效学习最重要的两个习惯:1)迅速进入专注状态 2)长久保持专注状态(抗干扰)
  2. 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孤单,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你踩过的坑里尽是前人的脚印。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3. 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一些人能在某个领域有成就,与另一些人的区别不是兴趣的有无,而是他们的性格里有没有维持兴趣火种一直燃烧下去的燃料。
  4. 生活中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细微的选择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5. 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的起码占90%.
  6. 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学习习惯

这一点从上小学起就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最关键的点。有的人预习了之后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人注重复习从而达到了拥有良好基础的效果,这些都是学习习惯所带来的影响。在进入大学后,包括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以下几条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好习惯:

  1. 读经典
  2. 做读书笔记
  3. 将思考变成习惯
  4. 多看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
  5. 学习一项知识,问自己三个问题: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至于哪些是经典、哪些是心理学的书,到书籍类网站搜索一下,甚至能找到不少前人总结的书单,这些搜索技能也是必备的学习方法,当你对一样东西感兴趣的时候,第一反应不应该是问作者要下载链接或者原文地址,而是应该自己去动手找一下,这是主动学习的第一步。切记:莫做伸手党。

时间和效率

有关争取时间和提升效率,有十条可靠的方法:

  1. 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把万事开头难的阶段熬过去
    子渔注:这可以说是做所有事情的金科玉律,大多数人是三分钟热度,你想要取得进步就必须去做那坚持不懈的少数派。知难而进是非常好的品质,当你还存有热情的时候,前进相对来说很容易,当你连热情都没有了的时候,就别想熬过这阶段了。
  2. 重要的事情优先
    子渔注:这是诸多优秀成功学书里涉及的原则,比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也是GTD时间管理中重要的原则,安排你的日程时务必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放在首要位置。
  3. 重要的事情要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
    子渔注:虽然利用暗时间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并不意味你所有的学习时间都只能是暗时间。有大块的学习时间必须好好利用。这涉及到上文说过的专注状态,比如说,当你看一本书看到精彩的地方却被打断无法继续,那再拿起来看时就很难回到刚才的状态,又比如写代码,当你写得很顺利整个大脑都在为之运转的时候,突然被叫去开了个会,等你再回来的时候要进入刚才的深度思考状态实在是非常难的。
  4. 也要善于利用小块时间
    子渔注:同理暗时间。
  5. 重视知识的本质
    子渔注:学习一门知识的关键就是摸清本质,只有知晓本质才能融汇贯通。
  6. 重视提前积累的强大力量
  7. 抬起头来
  8. 退订rss
  9. 有时间吗?总结最近得到的新知识吧
  10. 有时间吗?看本书吧
    子渔注:要坚信:遇到任何问题,找书去就行。同时,要勇敢地看英文原版书,多锻炼,就渐渐能很自如地读懂。

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

我亲身体验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思考之后,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就会逐渐浮现在脑海中。然后我做的事就是将它写下来,而在书写的时候——有时是打字,惊讶地发现新的内容仍然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提纲只有几行字但是写起来一泻千里。

关于书写,《暗时间》里提出的几大优势是:

  1. 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
  2. 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
    能够用纸笔缓存思考的中间结果正是人类的理性之光能够走得如此之远的最重要条件。
  3. 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
  4. 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
    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东西,很大的可能性是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把思考写下来让别人发现漏洞,则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助益。
  5. 有时候,语言自己也会思考

很多人不书写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其实这是一个怪圈,你越是不开始书写,就越是没有内容可以写,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为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就该写博客

这一点我实在太有共鸣了:写博客有很多好处,却没有任何明显坏处。最初的时候博客是我的心情记录,渐渐转变成一个公共空间,现在正在朝更专业的博客发展。虽然形式变了很多,但中心要点还是一条:注重内容。我不止一次写到博客给我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也渐渐无法离开这样的一种表达形式。刘未鹏陈述的写博客理由与我不谋而合:

  1. 能够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际交流的方式也在改变。通过网络认识的人数完全有可能超越现实生活中的人数。特别是通过博客,在不知道外貌、背景等条件下,首先通过兴趣爱好、行文风格、文字层次来了解一个人,这样的方式应该说是更具客观性的。交流频繁了以后,和网友也能做到不打照面,就心照不宣;而一次表达,无数次阅读便利,也让与现实生活的朋友交流更为方便——来不及见面讨论,可以看对方博客上的观点先行了解。
  2. 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所谓重度纸笔使用者的我,自然是对书写爱得要命。且不谈书法之类的话题,只是单纯的笔记与随录,也已是我的习惯。早就养成的边思考边动手写的习惯,让我能有很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写文章,在灵感不旺盛的时候,在纸上记下点点滴滴,在某一天,这些会突然连成线甚至,让行文变得很自然很流畅。
  3. 是最好的: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是你还没有完全理解。所以我也非常赞同用这个方法来检查自身的学习质量,当你没搞明白自己懂没懂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讲给别人听,听别人的反馈,或是讲给自己听,看能不能讲明白。
  4. 讨论是绝佳的反思
  5. 激励你去持续学习和思考
  6. 学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
  7. 一个长期的价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当你的博客成型、有了固定的运营姿态后,遇到新朋友,便可大方地将它展示出来,别人对你的了解就不仅仅局限于那些世俗的、硬性的条件,而是能了解到一个更深层次的你,更饱满的你。

怎么做到长期写一个有价值的博客

一开始的时候你是因为要写博客而去使劲思考和总结,指望给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到了后来,就变成因为你习惯了思考和总结,因为你意识到书写是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须使你的想法成为文字。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除去一开始为了抒发心情而写博客,另一个让我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对写作的热爱以及在生活中的郁郁不得志,故而通过写作这一方式来表达。而长期写一个有价值的博客,我尚在摸索中,不敢说它多有价值,但我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我的这个博客应该算是好看的。

从源头上来说,让你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并且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其他一切就会随之而来。这也是我一直相信的你只管追,莫问前程的体现,当你注重内容和过程后,结果自然就会达成。

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刘未鹏总结的四点是:

  1. 专业领域技能
  2. 跨领域的技能
  3. 学习能力
  4. 性格要素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性格要素是天生就决定的,但通过实践与理论学习后,发现这也是可以通过人生历练与阅历来改变的。前三者可以通过加强书本学习、听别人的经验来提升,而最后的性格要素则完全要靠自己的努力。所以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认识世界前,要首先认识自己。

书单

我把《暗时间》里提到的书列成了一张豆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结语

最后,用我一直信奉的T.H White的话来收尾:

治疗悲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学习一些东西。当你受到打击,经历挫折,从骨子里颤抖,看到你的世界被人摧毁,体验你的荣誉被踩进下水道,发生这些事情之后,你要学的只有一件事情。学习世事为何如此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唯一可以让心永不疲惫,永不疏离,永不后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