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文艺和爱都是体力活

这两天,我在八小时用电脑的工作时间外继续对着电脑给自己的博客进行改版,看着屏幕上一行行的代码不断思考,一直到每个细节都满意为止。最终的结局是早晨醒来后眼睛肿得和金鱼一样,还以为是没有睡好,到晚上才发现是有了炎症。

上个礼拜我到家附近的运动场稍稍跑了几圈,换做以前连热身都算不上的运动量现在让我倍感吃力。爬五层楼原先气都不用喘一个现在基本离不开电梯。偶然看到高中时候写的日记,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像是在写一份考场作文,现在每天拿笔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写上两行就忍不住要龙飞凤舞。

下班后和朋友到商场吃饭,吃完后一起走走逛逛看遍了所有的小店,看着那些文艺得不行的小花小草、小玩偶小摆设,居然没有一丝想要掏腰包收入囊中的冲动。北京的朋友来上海出差,在合适的时间急着赶着看上一眼聚上一会儿,我却在陆家嘴夜色里的灯火中迷了路找不到方向。回家后看着屏幕上没有改完的代码没有写完的文章才感到眼睛生疼生疼。

但。

我明明是可以坐在电脑前连着十九小时没吃没喝没睡就为了剪辑四期节目的靠谱之人。我明明很喜欢那些小玩意儿总想着以后我们的家里哪儿放这合适啥搁那儿合适。我明明字写得很好看像爱生命一样爱写字。我明明很健康球场上东奔西跑都不会累。我明明很守时从不让对方多等一分一秒更不可能成为路痴在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迷茫无措。

我们都无一例外地曾因为年轻可以挥霍而感到无比自豪,直到彻夜不眠后第二天走路打颤才觉得似乎该休息一下。那些年被贴上的文艺青年标签,早就像不合身的衣服被扔到了角落,那些年为爱疯狂的热情,早就像干涸了的湖水再也没有流淌的动力。随便一个消息就能刺痛神经的时光也不复返,似乎对任何事都不再一惊一乍的少见多怪。成长是多么庸俗又粗鄙的形容,却真实又确定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额头。也就那么几年时间而已,我们便不再有心情为了争取些什么而努力,也就那么几年的时间而已,我们便不再把喜欢当回事,的决心成了鼻息间轻声一笑而过的梦话,永远也不再是伤脑筋费心思的命题,我们用不相信搪塞一切,我们情愿捡取现实的残渣,也不愿期待理想的幻影。

昨天朋友看着对浦东的环境一无所知的我,感慨道:嗯,我明白了,其实你看这儿就跟我看这儿是一样的。就这句话,让我笑了好久。

原先总以为文艺和爱,是理想的模样,那么高雅那么圣洁,得悉心对待认真呵护,才配得上它的意义。现在才知道,为了点小资情调从南边跑到北边看一场小话剧是有多累,为了要那种我们始终牵手旅行的感觉而从东边跑到西边是有多折腾。它们无一不是个体力活罢了。

瞧这字里行间的怨念之情啊,就好像后悔有过曾经似的。有趣的是当发现过去无比崇拜的两样事物本质也不过如此时,竟有一丝丝开朗的感觉。既然它们是体力活,那就好好锻炼健健康康地伺候它们,在这肮脏不堪的环境里生活,哪能没有它们的慰藉。几十年一遭走过,唯文艺与爱不可辜负。

写在Kindle Paperwhite发布之日

昨天奔波劳累,本想早些睡。但还是忍不住要看一看今天凌晨两点的Amazon发布会,于是躺在沙发上小憩一会儿后便刷着围脖等直播。

说起Kindle,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故事。因为Kindle,让阅读更美好》这篇文章,这个博客突然被很多人发现,它被推到豆瓣九点首页,被数字尾巴的编辑转载,在微博上被不断艾特,和很多陌生人互动交流,因为它而认识了几个靠谱的网友,接触了原先并不习惯的网络社交。那以后有关Kindle的信息一下子多了起来,很多人开始使用它,而我也后续分享了一些有关Kindle阅读的资源以及我的观点。到今天为止,文章里的这台Kindle 3依旧健康地陪伴着我的每分每秒——我每天都带它在身边,等车的时候、坐地铁的时候、等餐的时候都不会很空虚地度过。

去年Kindle 4发布的时候,我对它的新造型有些失望,对可触摸的屏幕设计也无感,倒是因为Amazon圣诞节的打折活动而额外花259美元购买了一个Kindle DXG来阅读PDF电子书。现在看来它是Kindle系列中唯一一款始终保值的产品。在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使用后,对于Kindle我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使用上也比一开始有了变化,在这里一并谈一谈罢。

一、使用推送功能多于单纯看书

最初,我是为了阅读在美国Amazon购买的电子书而用Kindle的。对于当时看纸质原版书查字典不方便的情况来说,有一个Kindle这样能用光标点击就完成查词的机器,实在是太好了。而它的那些硬件参数——E-INK屏幕,轻便的机身,耐用的电池,简洁的设计等等,倒是一个次要因素。于是这么完美的电子阅读器立刻就让我沉沦了,接近于再生纸色彩的墨水屏幕是电子阅读最合适的选择。

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一些6寸大小的PDF中文书,看了以后发现很少有全本的,于是自己想办法把A4的大小转为6寸大小,总之这么折腾来去最后我耐心耗尽放弃了。而且我是个特别不愿意使用汉化系统的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用原系统读配套的原版电子书,简简单单的最好。

去年十月份,我开始使用SENDTOREADER的推送服务,那之前也用过国内的一些推送,比如把每周要看的杂志设置成定时推送等等。但最终都面对着一个内容选择的问题——整本杂志推送过来,一页页翻过去,只有少数几篇自己喜爱的文章,渐渐地对这种缓慢的翻页行为也产生了厌倦。所以当我使用STR的推送后,才发现Kindle的功能可以拓展到如此之大。

我不喜欢对着电脑屏幕阅读,特别是每天工作要面对电脑八小时,一天下来眼睛快瞎了……使用STR,在浏览器上设置好快捷标签,看到满意的文章,点击一下后,网页就转成Kindle的文件通过wifi无线发送到了机器上,整个过程只有三十秒。现在,这个功能成为我使用Kindle最主要的因素,每天使用Kindle阅读的90%时间都是在读这些网页。因为有一个巨大的现实是,原先的看报听新闻读杂志等事宜在现在有很大一部分被网络浏览所替代,速读一下网页的文章,觉得有必要继续读就推送,没必要就离开页面——做自己的新闻把关人,能节省很多时间。

二、愿意付费购买电子书

在原先的文章里,我介绍了几条获取免费书的方法。但这不意味着我不支持付费阅读。在当时中文阅读市场没有推出完善的配套付费内容时,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搜索去获得看似免费的内容——为什么说是看似呢?因为一切你觉得免费的东西都是要花代价的!在一堆浩如烟海的免费内容里,找寻你所需要的、质量过关的书,花费巨大的精力,一次次试错,一次次做小白鼠,这些时间全都是在付费。于是我们愿意去相信意见领袖们的话,相信别人推荐的资源,相信有人把关的内容。所以,在豆瓣阅读推出付费阅读后,我第一时间就去申请了Kindle推送试用,起初是选择一些免费的杂志和试读内容,最近开始付费购买。我在豆瓣买的第一本电子书是任晓雯的《她们》,8.99元人民币,两天时间看完了。前阵子搬家,对于书的处理让我困扰了很久,于是这又成了我支持中文付费电子书的一大理由——书多真的没有地方搁。

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中文电子阅读的市场规范起来、丰富起来。那样我们就可以不用吃力地去大海捞针般筛选内容,那样我们就可以用自己可以承受的价格获取满意的书籍。那样我们就可以简单一些办事,简单一些生活。

三、小时间其实很多

没有用Kindle前,我出门包里总是揣本书,经常选择性障碍,不知道带哪本。或许那阵子在读的书太重太厚不合适随身携带,或许某本书比较珍贵不想它被带进带出弄脏弄旧。有了K3后,带上它就好。并且在采用推送后,零碎的时间都用来读单篇的文章了,比之前断断续续读一本书要有效率得多——大部头的书还是花大块时间读为好。

原先觉得等电梯、等上菜、等公交、等地铁都是一点点时间,能干什么?直到我有一次认证掐表计算了一下、实践了一下,才发现在等电梯到我的楼层把我运送到一楼这个过程里我可以读完一千字的文章!于是再也不敢荒废这些小时间,有几次想着也就吃个饭不用带Kindle了,却遇到迟迟不上菜而无所事事的情况。

小时间除了玩手机打游戏刷微博,其实用来看看文章蛮好的。

四、善用工具,让它真正发挥效用

这个时代,太多新鲜有趣的东西进入我们的生活。当小学都已经开设“ipad的时候,我们不知该担忧还是自豪。对于数码产品我的一贯观点是:选择你真正需要的,好好用它。那些所谓的开箱晒单等等的活动我向来是觉得无聊透顶的,拥有太多的产品的结果就是你会迷失自己,不知道到底需要哪个。说到Kindle,就有人要提ipad,现在还有其他的一些平板会被拿来比较,很多人买之前要到处询问这东西值不值得好不好——值不值得不该你自己说了算么?与其花时间去比较所谓的性价比,不如问问自己你真的会用它吗?你又想要打愤怒的小鸟、又要能上网看视频、又要能墨水屏幕看书、最好还能紧急时打个电话,这种设备不是没有出现的可能,而是你不可能真正去用好它。用了Kindle了觉得屏幕小,买个平板说要看PDF,看了后说背光太厉害眼睛不舒服,最后都弃之一边任其落灰。世上没有什么可以兼得的美差事,把握重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地处理才是好的选择。

两年后的现在我还是会说“Kindle是我最喜爱的数码产品,没有之一,我喜欢它低调又实用的特性,目的简单、为着阅读这件纯粹的事情而存在。就像我每天要用的钢笔和本子一样,它也永远在我随身的背包里陪伴着。

最后来点一下题,这次新发布的Paperwhite带有背光,对这个功能我持保留意见,毕竟我看中它的就是没有背光看起来舒适,但E-ink屏幕有背光或许是另一种效果,在有光线但不充足的地方可以稍微提亮一下屏幕帮助阅读也是件好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