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你伤不起

虽然把棘手的事情先抛到脑后,过一会儿回过头来弄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灵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给自己的拖延找个正当的理由,因为真实的情况是,那些“让灵感飞一会儿”的高效率人士,并不会在这个空档无所事事或者死命地刷微博煲电话粥,其本质是调整了每件事的先后顺序而已。

作为曾经的重度拖延症患者,现在能这么奋笔疾书地写下这些批判自我的语句,并不是单纯地再一次自我检讨,而是:很荣幸,我终于走向“康复”了。如同每一个让自己困惑的问题一样,从最初的无法自治,到后来渐渐明白,再后来着手改善,最后痛定思痛洗心革面,期间查阅了无数资料,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给自己开“药方”,失望过、崩溃过,终于悬崖勒马及时回到了光明大道。我现在完全可以保证,写完这篇文章需要花费50分钟——不是估计,是准确的计算。

在读过的诸多书目中,我着重推荐“病友”们阅读《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它的副标题是“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所以,如果你已做好成为一名战士的准备,那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拖延地把这本书看一下。而我的这篇文章将作为引子,给你指明一个概要与方向。

首先,确定你的目标。不是那种:我要在今年背完GRE单词,而是:接下来的天我要完成三个LIST。

然后,细化你的目标。比如:早晨起床后一小时内,我要完成LIST 1。同时,写下你需要的工具,比如:我得准备一张白纸来随手默写,以及一个时钟来提醒时间。

最后,开始迈向目标。在计划的时间里做计划好的事。

你一定会觉得我在忽悠你——有哪件事不是这三个步骤呢?太笼统了。但实际情况就是,我们会因为它的普通而以为它不重要,或者,因为我们有失败的经验,而对重新试一次感到厌倦,当你拒绝上面这三个步骤而不付诸行动时,你已经在拖延了。于是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今天起床太迟了,中午再补上背单词的一小时吧。结果就是一天结束了,计划的3个LIST仍未完成。拖延的心理本质上涉及到非常多非常多的因素,它甚至可能是你曾经遭受的失败创伤所带来的副作用——“我不可能成功,我搞砸了很多事,重新开始一定还是原样”;它或者是你自以为是的结果——“我不想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其他人,他们一定没有我做得好,等我有空再做,早晚会做完的。”;它或者是你总是充当老好人的结果——“我不能拒绝别人,我答应了A今天上午陪她逛商场,现在背单词来不及了,我得赶紧去车站。”;它或者是你完美主义心思作祟的恶循环——“B还没有回来,我必须等他来给我项目标准我才能着手做我这部分事。”……其实这一切都可以在你的计划内找到一个良好的时间空隙来安放,你可以把时间继续细分下去,在你哀怨失败的时候,用十分钟背五个单词,提升一下自信;权衡一下事情的重要性,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更紧急的事,所以这个任务必须分配给别人,必须信任别人;给事件留一些余地,既然要赶去车站,那就先背半个LIST好了,总比没有背要好;B没有回来没关系,我先准备其他的资料,等等。

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别给自己等待的理由。

我曾常在写不出文章的时候,跑去微博发一些带有情绪化的文字,似乎这样可以减少我的焦虑。而它的结果就是我非但没有把文章写出来,还让我在微博的朋友们觉得我情绪波动太大甚至可能打扰到了他们。后来我坚决克制了此类冲动,而把这个行为替换成了“写”——即使文思不如泉涌,也不要停止动手去写。同时我采用“番茄工作法”让自己养成了25分钟为一单位的写作间隔,久而久之身体有了条件反射,只要下定决心开始25分钟的写作,身体与大脑便进入了这个状态。

事实证明,我们在拖延A事件时,很少会想到先去做一下同样重要的B事件,而是把时间都拿来做琐碎的、无聊的事:耗在网络商店选了一大堆杂物,泡在论坛里看一些无营养的帖子等等。因为与A同样重要的B事件也必定会让我们不断拖延。而真正高效做事的人,如本文开头的描述,是懂得调整办事顺序而不是忽视事情重要性的人。

而根据我的经验,拖延的心理状态,夹杂很多其他的心理“状况”,包括抑郁的情绪、症状。要找到自己拖延的诱因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也不必去找原因,直接解决问题就是。大凡拖延都有共性,而立刻着手改善它是最好的办法。

(完)

记笔记的学问

相信大部分人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伴着”记笔记”这样一个活动长大。小学周边的文具店喜欢对着学生胃口卖一些花花绿绿的笔记本,以及配套的卡通笔。老师也常对着班里成绩不好的学生夸奖那些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夸他们上课认真、作业按时交——特别是,笔记记得特别好。同学间对话频率比较高的几大话题,必定有一条“笔记借我抄一下吧”。

但是,真正懂的记笔记的学问的人非常少,特别是进入电子和网络时代,当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在平板电脑上随手敲打下备忘录、购物清单,甚至有专门的软件来为我们记录“TO-DO LIST”,便越来越少人使用传统的纸笔来记录自己的每日事项。许多人接触GTD管理是从APP应用学得,而真正的GTD其精妙之处正是我们能用记事本规划自己的每小时。

米山公启的这本《笔记成功术——升级你的大脑创意与效率》详细介绍了“记笔记”这一被许多人认为“落伍”的习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如何让你的人生有跃然纸上的回忆。

米山流认为,记笔记这一行为对人有以下几大益处:

1、在当下信息爆满的时代中,重要的不是获得新资讯,而是如何整理新资讯;

2、对大脑而言,从思考选择资讯到落笔用手写下这些思考的结果,是绝佳的提升记忆力的方法;

3、靠写下来的笔记,你可能在某个时点被触发好点子、发现生活的美、找到工作的新方向。

这些益处都是不能通过电子记录来直接获得的,我们在使用一个已经完善的记事本软件时,已经被其固定的模式被框住了,我们无法像看一页笔记一般整体浏览到我们的记录。乔布斯说过“总是你人生里不经意的那些节点,串起了你日后的辉煌。”——而记笔记正是这样一种构筑不经意节点的方式,它的量的积累能让你在将来的某一天,有质的飞跃。

米山流在书的开篇即推荐使用“圣经”大小的笔记本来作为每日的记录本。在书中他介绍了他自己使用笔记本时的一些笔记方法,我摘取其中对大部分人有效的几条、并且加以我自己的经验总结,推荐给大家:

1、“我能写”的自信,来自“我曾写过”的经验

能够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我办得到”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而这自信源自足够的经验。无论你的工作领域是什么,都要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会成为你的自信,帮助成为一个能干的人。

2、搭地铁时也能搜集资讯

搭地铁时如果什么都剉,一定会很无聊,利用这段时间在本子上记录下一闪而过的想法或者对所见的感悟,是很有利于日后的整理的。当然,在地铁里未必有个非常舒适的位置供你写字,可以暂且记录在电子设备上。

3、彻底或用网络以帮助记忆

米山流在这一条建议下面写到的方法也正式我常用并且认为很不错的方法。虽然上文说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化的设备和功能会让我们变得更富依赖性,丧失思考能力。但是在为自己的笔记库添加内容时,采用一些可以云端同步的软件是有增益的。比如,我正在写的这篇文章,就是使用EVERNOTE软件在进行,它能及时把我的资料同步到网络的帐号中,然后我到另一个地点另一个电脑或者设备上,只要登陆了我的帐号,就能继续写作。

手写的速度或许没有打字来得快,于是为了赶上我们的思路,需要借助电脑键盘来完成。写作这样的行为本就是思考的产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借助网络和软件,效果与纸笔是相似的。

米山流提及的一些笔记忠告,是关乎细节的。许多人不重视记笔记是因为他不懂的如何记才好。所以,遵循下面几点建议,应该能启发你记笔记的思路:

1、写得越多,越加文思泉涌;
2、文字不是写了就算数,重要的是一面思考一面写;
3、养成灵感浮现立即写下的习惯;
4、健康日记、购物记录、饮食记录也非常值得写下来;
5、记完笔记事后不必重新誊写,保持原样有助于最迅速回想。

(完)

挚爱番茄工作法

其实我和这个工作法“认识”才一个月,但是我已经爱它爱得要命了。

相关的工作法文章供稿给了别家网站,所以在自己博客就写得稍微轻松点吧。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The Pomodoro Technique)是弗朗西斯科·齐立罗(Francesco Cirillo)于2006年推出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之所以取名“番茄”是因为他介绍的这个方法中,带有番茄外观的机械计时器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番茄工作法能解决的问题是:灵活有效地利用时间,帮助我们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换句话说就是:你有拖延症吗?那番茄工作法正适合你!

在看了若干本有关番茄工作法的书后,我概括了一下,其步骤核心有以下5条:

1 选择一个你将要做的任务,比如:写一份项目计划;
2 将你的番茄计时器扭到25分钟时长;
3 伴着滴答滴答的发条声,开始工作!
(25分钟后)
4 听到番茄钟想起的清脆铃声,在你的记事本上此条计划的边上画一个标记。此时,不论你的工作进展到何种地步、你有多投入你的工作、你恨不得说还有一分钟就要完成……你都必须停止你手头的工作。
5 站起来,休息5分钟。

以上的步骤为“一个番茄时间”,最终,你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计算一下,这件任务花了多少个“番茄时间”。

接下来是我自己的实际体验。

原先我自己做GTD时间管理时,用的是ipod touch上的app,就是类似“to do”那一类的软件,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是十分好。要适应软件本身的设置,还要慢慢地把计划输入进去,实在是一件费时又没有效率的事——这事本身就很拖延……所以我最终回归了纸笔。

从07年起我每年都使用一本固定的手册作为全年的记录,可以称为备忘录或者工作手册吧。曾经我试过将每一类内容分别记一个笔记本,比如:读书笔记一本,备忘录一本,随笔一本,练字本一本,购物清单一本,等等,但最终全部计划泡汤,还留下了许多空白了一大半的本子。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日程实在是件伤脑筋的事,最后我决定使用“时间”这个额度来分配这一切。以日期为单元,当日的记录都在一个本子内,然后每月整理一次日志,把有必要分类的东西再整理到相关的本子上。现在我每月会把读书记录单独整理一下,还有账目单独整理,其余的都在日记工作册上面保留,不再花时间整理了。

这个方法终于终结了我一半的拖延症,另一半靠番茄工作法。

每周末,我会把下周要做的事以“紧急&重要”、“重要&不紧急”等程度分类列出,然后把事分别排入每天的计划里,开始一天时,在日期左面画一条竖线,完成一件任务记录使用的番茄时间,并划去,一天结束后在日期右面再画一条竖线,代表当天的事情完毕。

开始一个任务前,调好25分钟的番茄时间,开始工作。铃声一响立即停下,站起来活动一下——科学证明,连续坐着6小时以上容易增加患病机率。然后,我在这件工作边上,画一个记号作为一个单位的番茄时间。五分钟休息结束后,重复这个动作开始一个新的番茄时间。

就我自己的记录来看,编辑一篇1500字的博文要花两个番茄时间,进行一次网络采购需要三个番茄时间。而无一例外地,这些原先让我头痛不已拖延不已的事情,在使用番茄工作法后,都得以迅速完成。并且让我有更健康的工作方式。我此刻在写这篇日志时也使用番茄工作法,已经过去了一个番茄时间了。

使用此法一周后,我明显感到自己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原先没有计划性的内容都被安排得很妥当,并且有一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的feel……直到现在,一个月有余,已经养成了习惯,在开始任务时自动开始番茄时间。在公共场合我用ipod上的倒计时功能,为了不让滴答滴答的声音影响到别人,但在家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折腾的买了一个带发条的计时器,听着那滴滴答答的声音,特别容易集中精力。两者相较一下,我还是喜欢有滴答声的。

我把这个方法推荐给了家人和朋友,虽然时间不久尚不得知他们的使用效果,但是他们给我的最先反馈是:没做什么事呢一个番茄时间就没了——至少让人明白了先前是多么浪费时间啊……

对GTD时间管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