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狐视频看了一部叫做《21 up America》的纪录片,是《7 up》的系列之一。豆瓣对此系列的介绍如下:“本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的轮回从这十四个七岁的孩子真实生活开始,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对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
看了之后心情很复杂,张悬的那句歌词是最好的形容:“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时间的脚步一刻都不会停,但是成长的脚步却各有不同。有时候哀叹自己运气不好,现在想想只是“不够努力”的托词罢了。就像心境积极的人面相也阳光一样,努力的人运气也一定会好。
网上励志的说法有很多,类似“人体细胞七年全部更新一次”(经科学考证此说无理)、“成为一个专业人士需要十年,一生有七次机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打鸡血必备语句),无不体现了当下人们在满足人生欲望的过程里迫切想要认可、迫切想要成功的心态。少部分人在七岁时拥有梦想,十四岁时懂得体会,二十一岁时初露锋芒,二十八岁时安身立命,三十五岁时蒸蒸日上,四十多岁时功成名就,而大多数人七岁时还不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十四岁时只感受得到体内青春期的原始冲动,二十一岁时和同窗一起随波逐流,二十八岁时结婚生子弃谈梦想,三十五岁时养家糊口为孩子学业操心,四十多岁开始收拾人生等着孩子结婚生子……七年那么长怎么可以随随便便过?怎么可以!
在我过些年也将安身立命的时候,已分明感到了命运的公平与偏袒、精彩与苍白。大学里,因为没有读成心仪的中文系而拉我诉苦至泪流满面的同学,接受了家人的安排从事了不喜欢的工作,再见面已是自认胸无大志的普通青年;甫入学就规划好以后的路跟着社会大多数人的脚步走的同学考了很多第一名,得了很多好的工作邀约做了自己擅长的工作,再见面时过着平淡但稳妥的生活,与曾经规划的路线不偏不倚;工作中遇到了比自己年长很多的同事,在可以蒸蒸日上的年龄却安于一个级别不高的岗位,领着一份和应届生差不多的平均薪水,和刚入社会的年轻人一起吐槽他们认为不合理的规定,一起在背后说着闲言碎语以为这才是有个性。我也遇到了比我年轻两三岁但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生代,用极具创意的大脑实验者自己的人生,用异于同龄人的思维方式做出了具有革新性的互联网产品;遇到了很多自七岁起便沿着自己喜爱的路走到今天,成为美国常春藤高校骄傲的一份子的人,他们也偶尔抱怨生活里的不愉快,但他们从来不放弃追逐的脚步,不放弃爱的信仰。
影片中那个在七岁时说“种族歧视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的白人男孩子喜欢医学,在十四岁时成为一家医药公司CEO,读了医学专业,年轻有为。让人不得不相信“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让人对“有梦想”这三个字肃然起敬。每个人都生来可以走自己喜爱的路,只是在这路上会被他人的意见、旁人的目光、懒惰的个性、散漫的作风等一系列身外之物所打败,爬到金字塔顶端的人很少,你可以说每个人追求不同他们未必过得很好,但你不得不承认这话有一部分是嫉妒,另一部分是为自己的低要求找借口。
强者的人生从来就不需要解释——这大概是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一次因环境而发怒时,最好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