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你往何处延伸

做学术的都主张研读一手资料,务必要掌握一手信息。但苦于自身理解能力有限,读一手著作的事我干得真不太多,大部分都在读专家学者的解读,接受别人的观点。所以当这本早早进入视线却迟迟没有研读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借着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出了增订评注版后,我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一读。

翻译者何道宽是新闻传媒类译者中比较杰出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语言还是有些艰深晦涩,不够中文化,一句话读下来给人第一反应很难说看明白了。所以有机会还是需要读最原始的英文一手资料。作者麦克卢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媒介是人的延伸。一语道破未来,成为享誉世界的预言家——我们现在所身处的时代,正是一个地球变为村庄和城市、媒介自身便成为信息又以人的感官延伸为表现形式的时代。我们每天“刷微博”、“签到”、对陌生人进行评价、和千里之外的新朋友寒暄,就好像互相近到可以挨着彼此聊天。当我苦于微博上狂轰滥炸的信息碎片把心情搅乱、苦于生活里的朋友在网上碍于“人情”不得不“互粉”的尴尬让人难堪、苦于我们的一些大众媒体不负责任的行为让传媒界公信力丧失,我真是很想穿越回1964年,在一个新书发布会或者读者沙龙上,当面听一听麦叔叔的的演讲,感受一下执果索因的震撼。

麦克卢汉,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1933年成为曼尼托巴大学文学学士,次年获得同校硕士学位,1942年成为剑桥大学文学博士。

《理解媒介》出版于1964年,第一版序言中,麦克卢汉指出:

“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的技术,西方世界取得了三千年的爆炸性增长,现在它正在经历内爆(implosion)。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的空间延伸。今天,经过一个世纪的电力技术发展以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就我们这颗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体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样。”

麦克卢汉所说的“电力技术”就是我们现在指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当时不是非常流行这样的说法。 在对该理论研究、慨叹、佩服的同时,我深深地感到它不仅对理论研究是巨大的助益,对每个大众中的一份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媒介能对人的感官中枢产生影响——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受麦克卢汉的学术背景影响,他的推论建立在洞察和探索的基础,而非严密的科学考论,而这一点恰巧在预言中显得非常适合。1964年,电脑设计师Seymour Cray建造了当时世界最快的电脑;1976年,乔布斯成立的苹果公司;2007年,Iphone问世。不知该感谢这些物质的诞生促进了信息的发展,还是该懊恼,这些让我们迷恋又疯狂的小玩意儿,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搅和成了一锅粥。麦克卢汉给出了一个图景,无关细节,而我们的科技,将细节打造得天衣无缝,共同铸就了今天的信息世界——这个让六度分割理论就快变成四度分割理论的新媒体世界。

如何,你还习惯吗?曾经到书店为知识寻寻觅觅而现在打开电脑就扑面而来一大堆书讯,你还习惯吗?曾经换几部公交到导师家里谦虚求教而现在鼠标一点订阅大师博客就定时收到更新,你还习惯吗?曾经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到邮局折腾浆糊贴邮票而如今一个飞信一个微信就能把彼此拉近,你还习惯吗?曾经我不犯人人不犯我活得简简单单而现在发个微博表达个观点就会有一堆完全不认识的人来指指点点,你还习惯吗?曾经电视上新闻联播是主打综艺节目很规矩而现在真人秀选秀这秀那秀,你还习惯吗?曾经坐在教室里复习功课一坐一整天郁闷的时候看看窗外哼哼小曲而现在三分钟看一眼手机有没有新鲜事,你还习惯吗?

我感激这些老的、新的媒介让生活变得快捷,让民意得以表达,让言论逐渐自由。我也痛恨这些媒介,让世界联系得太紧密以至于没有了私属的空间,让信息变得碎片化以至于我找不到重点。当我们开始喜欢看140个字的段子,而不是1400个字的文章时,我们已经退化了。

麦克卢汉留下了一个推论,却让一个时代成为了印证。而我们在这个时代能得出什么样的推论,我也很想穿越到五十年后一探究竟。

有愿意一起的吗?

(完)

《媒介:你往何处延伸》上有3条评论

  1. 写得不错! :go:
    不过技术与人的关系也许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关系,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就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进行更深的思考~

    1. 呀,瞬间打通思路啊……我就是挺苦恼为什么每次说到新媒体我就只能想到这一个方面,估计是刻板成见——因为自己不喜欢,哈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