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下的生活

严格来说没有“后”这个概念,毕竟处于常态化管理的状态,更像是共存共处的生活。经历了史无前例的2个月整的封控生活后,复工甫半个月,便深感一切都无法回到过去了。

几天前想要买一根防撞条,就是海绵制成的L型、可以贴在直角边处的防撞条,惯用思路“打开淘宝”,选中了一家8.8元买2米送2米还包邮的产品,很快下了单,但是迟迟不发货。虽然快递已经恢复,但是受制于人手短缺、路况不定性,上海的快递业依然处于不太健康的状态,于是许多网店尚不能按时发出往上海的包裹。等待了三天后,我办理了退款。往常我的第二惯管用思路是“打开京东”,谁能想到现在京东的速度比过山车跌得还快,更没有盼头。一时间我感到了些许迷茫,一根防撞条而已,上哪里去买。实体店和超市为了避免聚集采用限流措施,排队入场都可能比购物时间长,况且我也不熟悉哪里商场能买到这样的东西——以较低的价格。最后无聊打开了外卖软件,试试能不能买到,最后在一家有外卖服务的小超市买到了2卷——2米需要12.8元,颜色随机,买了4米,不够最低起送价格,凑单一包16.8元的湿纸巾,最后含运费共花了近50元。收到后发现随机给的颜色是淡黄色,恰好和我要贴的桌边颜色类似,于是发挥阿Q精神的我,乐观地把它当做了一个惊喜。

原本8.8元就能解决的事,硬是花了几十元。花钱买了时间和效率,代价巨大。而今天晚上网购界即将拉开今年的618购物节帷幕,我下意识地不敢往购物车里加东西了,因为怕这些包裹耽搁在路上,如我前一周买的那些东西一样,十多天了还在中转站、派件点,与我有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我非常喜欢逛日本的商店,每次旅游去,总是留一两天专门走商店、逛小店,那是一个你可以在实体商店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的地方。可以便利地买到做手工用的一个小小的铆钉,也可以买到冷门的家用清洁工具。就像是一个实体的淘宝,让人非常地安心。而在上海我还没有能过上这种“走入商店就可以置办好一切”的生活,甚至如今大多东西都是通过网购得到的。而这半年的上海剧情,让网购变得困难,让实体购物变得更困难。

四月上旬,刚进入封控生活,还抱着一点“就当休息几天”的心态等着复工,但是渐渐地一切变得不那么乐观了,家里的蔬菜库存告急,每天早晨五点多醒来,掐着闹钟,拿着筋膜枪,等着六点买菜软件放库存后抢菜,就像原始人外出打猎那样,是悲是喜,不到最后一刻无法知晓。那种紧迫感,让人有了一丝生存的压力。邻里关系也因为疫情变得空前地好,大家开始行动,贡献自己的人脉资源,想尽办法把外面的食物采购过来,一个又一个“成团”,一个又一个希望,就这样在基础的物资里传递着。到了五月,似乎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开始从中寻找一些“形而上”的成就感,每天跟着健身软件打卡,一天不落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表:早起,练字,读书,健身,看剧,吃饭,早睡。当然了,还包括连续地每日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到最后竟有一点满足于这种“退休生活”,终于抓住了节奏。

五月底的时候,物流开始慢慢恢复,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个立式冰柜。“断舍离”了一整年,扔了这扔了那,戒掉囤积癖,却最终在食物储备上回归本心——越多越好。

复工的这半个月,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少了很多安全感,我们将继续活在口罩面罩之下,听到门铃声响条件反射地躲在门背后不敢探头直面,走到哪里都要刷码,过了48小时就要测核酸“续命”——没有智能手机,寸步难行。依然没有能开放堂食的地方,我们走在大街上,但是没有和朋友聚餐的资格,原先在手机里的那些问候,就一直还是在手机里。我买了骑行台,把公路车架上去在家里骑车,看着电脑软件里的画面,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虚拟世界里相会。而不断冒出的新增阳性案例,又伴随着这里或者那里的突然封控,没有尽头。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人人又都是一座孤岛。本就孤僻的我尚可以适应这样的生活,但是对大多人来说,违背“群居”天性实在是太苦闷了。如今的每一天我都真的要当做最后一天来过,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不问过往,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封控)哪个先来,过好当下。

也许人生本就要有这样的心态吧,平常心这东西,突然就有了。

《后疫情下的生活》上有1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